code.club

標題: 李開復:人工智能可能會讓一半人失業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swift    時間: 2016-6-23 22:56
標題: 李開復:人工智能可能會讓一半人失業
http://www.iheima.com/zixun/2016/0623/156832.shtml

在經歷過移動互聯網的高潮之後,李開復和他的創新工場正醞釀抓住一股新浪潮。

7年前,借助在微軟中國研究院、谷歌中國做高管積累的龐大人氣,李開復以“青年導師”的身份,率領創新工場輕鬆切入“移動互聯網”超級大風口,團結一批對移動互聯網充滿熱情的年輕人,成為中國早期投資機構里風格明顯的一家,投出了知乎、友盟等知名項目。

不過,一直強調“影響力最大化”的李開復,2013年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,“生命可能只有最後100天”,他不得不終止工作,回中國台灣治療,直到2015年2月復出。此間,沒有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工場略顯沉寂。

這次回歸,李開復帶著他的第六本書——《向死而生:我修的死亡學分》,瞬間引發所有媒體關注。

在強調“唯快不破”和狼性的中國創投界,李開復復出後,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倡“工作和生活要平衡”,卻與這個氛圍有點不一樣。對於大部分中國創業者來講,每個領域的競爭異常慘烈,現階段還不能實現所謂的工作生活的平衡,甚至連身體健康的及格分都拿不到。對此國情,李開復也表示理解,但他認為創業者每週花1-2個小時在鍛煉身體上是值得的,會讓創業者跑得更遠。

大病之後,李開復現在強調自己的身體健康要做到80分,每天至少睡7個小時,但他回歸後,依然強有力推動創新工場前行。除了出書,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和團隊一起推動創新工場2015年11月5日在新三板掛牌。這趕上了好的窗口期。因為不久後,證監會叫停了PE和投資機構上新三板。

把創新工場掛到新三板,與其他早期投資機構比,讓創新工場有了一個更好的激勵機制:可以通過發股票和期權激勵投資經理和管理層,不用完全指望薪水+投後收益分成。

創新工場掛牌新三板還有其他好處:傳統VC/PE基金的問題是到期(7-10年)就要解散,把錢分掉。創新工場上市後,只要滿足投資者(LP)期望的回報率,沒有強制義務要把賺來的錢分掉。另外,創新工場還可以通過上市主體募集資金,投向創新項目。

從創新工場披露的資料看,前谷歌中國商務拓展總經理汪華、前谷歌中國首席運營官陶寧、前易官高管郎春暉和張鷹成為創新工場共同的實際控制人,直接和通過育成管理間接控制公司的股權比例合計為84.64%。這解決了創新工場最大的隱患——李開復一旦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全心管理創新工場,創新工場如何長效運營問題。當然,這也解決了創新工場核心團隊的激勵和穩定問題。

在原創新工場合夥人王肇輝、邱浩先後自立門戶創立基金的情況下,李開復和他的團隊新補充了得力干將——前《IT經理世界》雜誌創辦人,總編輯王超2016年4月加盟創新工場,擔任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、CMO。《IT經理世界》在媒體界以報導技術創業著稱。

但當移動互聯網走向縱深,李開復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幫創新工場找到下一個大風口,而且這個風口一定 ​​要跟李開復和創新工場基因匹配。創新工場當然也投文化娛樂,但那好像更適合李開復的老朋友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,他投過Papi醬,他在黑馬學吧直播時,號召中國所有的藝術生都應該去做網紅。

但,李開復有屬於他的運氣。

2016年3月,谷歌的AlphaGo與圍棋九段李世石大戰,最終AlphaGo 4:1大比分勝出。這引發全社會人工智能討論的熱潮,業內認為移動互聯網之後最大的趨勢是人工智能。這似乎是為李開復和他的創新工場準備的。

李開復除了是“青年導師”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計算機專家,而且是專研人工智能細分領域——“語音識別”的計算機專家。

據李開復的傳記《世界因你而不同》記載,1983年8月,李開復在卡耐基.梅隆讀博士,師從印度裔教授拉吉.迪瑞,研究的方向是“不特定語者的語音識別系統”,李開復通過將統計學引入語音識別研究,將識別率提高到96%,並在1988年的世界語音學術會議上發表成果,這項成果不但被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還被《商業周刊》選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。憑這一成果,李開復獲得博士學位,並留校任教。1990年,李開復還作為專家到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講授計算機課程,吸引了中國知名計算機專業的教授、研究人員等參加。

CFP供圖

1990年,李開復被邀請到當時最牛的電腦公司蘋果工作,為Mac iii開發人機互動系統。1991年李開復任蘋果ATG語音小組經理。1995年,年僅33歲的他成為蘋果副總裁。1998年,李開復回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出任院長,他和他的團隊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“虛擬3D”、“圖像識別”、“自然語言”、“語音技術”等。

後來,李開復先後出任微軟副總裁、谷歌中國總裁,更多的精力轉到戰略和管理,已不在科研一線。不過,說他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行家沒人會質疑。

善於抓住機會施加“最大化影響力”的李開復不會放過這波對於創新工場來講極好的機會。

在AlphaGo大戰李世石時,李開復作為專家發表言論。6月8日,李開復應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、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邀請,做了名為《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》的演講。6月12日,他與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做花椒直播時,其中一個重點話題是人工智能。

李開復告訴創業家 & i黑馬,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擔心人工智能技術和人才被掌控在微軟、谷歌、Facebook手裡,存在“作惡”的可能,所以他瘋狂地投入金錢挖人做Open AI。但李開復認為,人工智能短期內不會“奴役”人類。

(TIPs Open AI:2015年12月創建,它的使命是研發人工智能和其它機器學習技術,確保機器人未來不會傷害人類。它從馬斯克、奧特曼,以及矽谷知名人士傑西卡·利文斯頓、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·泰爾等人手中募集到10億美元。)

李開復看好人工智能在以下領域的廣泛應用:DNA檢測,藥物白鼠試驗,發明新材料等。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在無人駕駛,世界上10%的人的工作都跟駕駛有關。

李開復說,圖像識別、語音識別方面,機器的識別率已超越人的識別率,這意味那些主要靠“聽”和“看”吃飯的人要被機器取代。比如“看臉”作為核心工作的保安;比如那些靠“聽”吃飯的人——客服、翻譯。

“每個領域人工智能都有可​​能對傳統公司產生顛覆,每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機器人,一個人、一個群體就會失業,這對社會影響非常大。10-15年之後,世界上90%的工作,也許50%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。”李開復說。

而另一個科技界的大佬,華為創始人任正非,從更高維度表達了自己的擔心:“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,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,沒有文化不能駕馭。若這個時期同時發生資本大規模僱傭'智能機器人',兩極分化會更嚴重。這時,有可能西方製造業重回低成本,產業將轉移回西方,我們將空心化。即使我們實現生產、服務過程智能化,需要的也是高級技師、專家、現代農民……,因此,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,就要大規模地培養人。”

與任正非的判斷英雄所見略同,要想不被機器取代,李開復認為人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一,關注啟發式教育,用互動式教育啟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效率;二,正視發育右腦的學科領域,平衡文理;三,鼓勵有上進心的年輕人挑戰自己,孜孜以求,成為專才;四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“安穩”但是重複性的工作上。

作為創新工場的創始人,李開復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類“毀滅”的科幻可能,但更關注其帶來的機會,李開復認為創新工場是一家比別的機構領先幾年的機構,當“大家還不知道安卓的時候,我們已經把整個產業鏈投了一遍。”

“大概一年前,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是下一個風口,我們在無人駕駛、視覺、語音,怎麼在金融業、醫療界用人工智能創造價值(等方面),做了一系列投資,現在已經投了20多家公司。”李開復告訴創業家&i黑馬。

“不同時代,最適合創業的人不一樣。移動互聯網時代,那些看過美國移動互聯網怎麼起來的人會有很大的優勢。

人工智能時代,那些在美國Google、Facebook、微軟工作過的,或在美國斯坦福、麻省理工等名校學過人工智能的海歸理工男,今天是屬於他們的風口。他們所學的東西在國內還沒有取得成績。”李開復說。這樣的海歸理工男最容易跟具有理工男氣質的創新工場結合。

不過李開復也擔心理工男的一些缺點,比如想法很好,風口也對,但執行力太欠缺,比別人跑得慢;還有創始人主意多,不夠專注。李開復承認,創新工場上一輪投移動互聯網的時候,有幾個被清盤的項目,就有上述原因。

以下為牛文文VS李開復在黑馬學吧《大咖來了》上的對話實錄

牛文文:我聽說你帶創新工場的創業者去了一次矽谷,想听聽你此次的感想。

李開復:這次矽谷之行我帶大家去了蘋果、Google、Facebook和特斯拉等各種傳奇公司,到了創始人家裡面,也去了工廠裡面。

這次回來,我們感覺非常震撼,矽谷真的是不一樣,我們參觀的很多都不是10億美元的獨獸,而是百億和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,看完了以後就感覺到,矽谷精神有幾點很特殊:

1、矽谷文化不是一個文化,而是多個文化,而且它的文化是獨特性的和有情懷的。

2、矽谷最愛的就是人才,是真愛人才,不是口頭上的愛人才。

3、這些創業者真的特別的偏執和強大,他們絕對不是四平八穩的職業經理人。

而在國內創業環境競爭劇烈,VC追著創業者,是滾動的商業模式,先去起量再去變現,所謂的遊戲規則都寫好了,每個人拿著遊戲規則照著做,如果能力好和運氣好就做出來,上市、發財,然後做導師和天使等等。

牛文文:這跟以前不是一樣,一直如此嗎?

李開復:其實創業者並不覺得一直如此,比如說文化聽起來很虛,很雞湯。每個公司都有文化,我們公司也有,成立了公司,掛一個牌子:以人為本、科技創新、誠信為上。但我們的創業公司很少有文化、口號和價值觀。

反而這個所謂的文化、價值觀和口號只是一個說辭,用來“矇騙”員工的,但是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,他們不吃那一套。再往下說,文化是廢話、文化是假話,文化都是公司領導來騙員工的,員工打死也不相信,所以文化幾乎變成了一個貶義詞。

但是這次去矽谷大家看到,蘋果有它的文化——把保密作為公司的第一位。他們的員工​​什麼都不跟你說,下了車警衛就把我們帶進去,之後說不准拍照,蘋果就是這麼把它的文化執行出來的。我們見到了蘋果公司前10號人物裡面的前3位,每問一個問題大家都充滿著期望,但所有回答你都可以在網上找到。由此,你就知道蘋果的文化就是保密。

另外一個極端的對比就是Airbnb。很多人覺得,Airbnb不就是個提供住宿的平台嗎?我們中國有攜程、去哪兒、要出發。但是你進去以後就會發現,真的不一樣,為了接待我​​們40個人,他們派了4個導遊和4個員工,這些放下工作來接待我們,對我們的照顧簡直是無微不至。

後來,我們問為什麼派了4個導遊?他們回答說因為這是Airbnb的文化:給人賓至如歸、做好主人的感受。同時,他們也要求每一個出租房間的人要做到賓至如歸,他們的處罰和獎勵等產品功能設計也都是在圍繞這一文化。

你可以通過這兩個例子發現,要把文化融入公司的每一件事情裡是需要去做的。

牛文文:矽谷在我們的印像中只是個印象,但我聽說去年是一個拐點,說在矽谷和納斯達克,大家對消費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和熱情沒那麼高了,而底層矽谷發生了一些變革,人工智能學習和超級高鐵等。我最近一年沒去了,超級高鐵是真的嗎?

李開復:超級高鐵我倒沒了解,我知道癌症和機器學習比較多。其實這一切跟機器學習都有關,我們今天看大家都在炒AlphaGo(阿爾法狗)。阿爾法狗這條“狗”真的蠻聰明,十年前有三位科學家發明了新算法,而這十年裡,我們可以看到,無論是在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,機器人的識別率都已超越人類,這就意味著那些做著聽東西和看臉工作的人就要被取代。比如保安、安防、邊防人員,這是看臉的工作;客服、呼叫中心這一類是聽東西的工作。

人工智能這個領域,我覺得剛剛開始,它對每個領域都可能產生顛覆效應,比如金融和貿易。而最大的應用領域是無人駕駛,世界上10%的人的工作都跟駕駛有關。比如說一個推銷員,他開著車去賣東西,那他的時間10%花在了開車上,以後如果有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,他坐在車裡繼續辦公,那麼可以節約10%— 20%的時間。

當然,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,每產生一個偉大的公司,一個傳統的公司就倒閉了;每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機器人,一個人和一個群體就失業了。

再說癌症,其實現在也有人用人工智能做DNA的檢測和排序,針對每個人提出解決方案。比如有一個公司自動測試小白鼠,它把無數小白鼠送進去,以後就不用人每天檢查,機器人會自動抽血和試藥,最後活了多少、死了多少,下一步進入臨床實驗,都由人工智能來定。

還有人用人工智能發明新材料,因為發明新材料本身是一個嘗試和驗證的過程,而任何東西的嘗試和驗證都可以用人工智能來推測。

在矽谷,我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,Google、Facebook和微軟都在高薪搶人工智能人才,因為機器學習專家僅有幾千個以下。有人就說,這三個公司未來會發生大戰。有人還說,這次美國大選就是被Facebook操作,公司強大了就有可能這種事情發生,當然也可能是陰謀論。

另外,Google現在太強大了,它甚至要把大腦挖出來做研究,所以當它進入醫療和金融領域時,矽谷很多公司就很惶恐。

牛文文:是不是像X-MAN一樣,是有超級能力的人,一旦脫離人的控制?現在他們真的是擔心機器強大了人管不住嗎?

李開復:我覺得有一大批人是這樣的,以馬斯克為代表……我們也去看了馬斯克的工廠,人只是編程和協調而已,這些機器還是人的奴隸,馬斯克擔心的是機器變聰明了、會思考了。當然,機器人現在還做不到這兩件事:不能自己複製自己,沒有自我存在的意識。再下一步,機器人還需要知道我是誰,我為什麼存在,我怎麼讓自己不消失。

牛文文:他們會談戀愛嗎?

李開復:我個人認為機器人談戀愛可能還需要幾十年才能實現。當馬斯克跳出來說,Google、Facebook和微軟作惡的太多了,我們要把AI推向開源化,所以他做了一個開放的AI,這個公司很有意思。他說,自己要讓最聰明的人不去Google、Faceboo和微軟上班,然後自己拿出幾十億美元養著他們,讓他們把研究成果分享給世界,每個AI模塊裡面要放上保護作用以免它發生爆炸。

馬斯克很擔心哪天核武器在Facebook、Google和微軟手中失控,所以他僱一批比他們還牛的人,用這些半開源的東西來防止引爆和人類毀滅。

馬斯克真的相信這些可能20年之內會發生,但我不相信。我覺得沒人會知道技術的發展速度。但他還真的從Google挖了一大批人出來,這些人之所以放棄Google的高薪出來做開放AI,一定程度上是信服馬斯克所說的。

但我不相信20年會發生這些問題,人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失業,而不是被機器取代以及機器有了意識去控制人類。




歡迎光臨 code.club (https://code.club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